設計思維 提升解難能力 第32屆香港印製大獎 —— 傑出成就大獎(設計界)嚴志明教授

Posted by editor 文字: 邱潔瑩 圖片: 匿名 20/12/2021 0 Comment(s) 月刊,專訪文章,

設計予人的感覺是遙不可及,總是與潮流及高科技掛鉤。但在現實生活中,設計與生活卻是息息相關,簡單至枱上的一個茶杯、房內的一個櫃都是經過設計師精心設計,從而產生其實際用途。
簡單一點來說設計就是通過有目的行為,將物件、服務或流程創作並發揮其最大的使用價值,從而改善人類的生活。年末將至,是一年的終結,也是香港印藝學會的盛事──香港印製大獎頒獎
典禮,今期我們有幸邀請榮獲「第32屆香港印製大獎──傑出成就大獎(設計界)」得主嚴志明教授 (Prof. Eric C. Yim, JP) 來為我們分享得獎感言,以及近年風靡的全球話題──「設計思維」,如何運用這種以人為本的概念去解決周邊問題。

喜歡設計的人,在細節上總會不經意流露著其生活品味,採訪當日,嚴志明教授戴上一副設計感十足的粗黑框眼鏡,面帶笑容,言談之間只要涉及與設計相關的話題,頓時雙目放光,變得神采飛揚,跟總是予人冷酷的設計師形象成反差,顯得更為專業及平易近人。
擁有多重身分及頭銜的他,是一名出色的英國註冊建築師、也是香港設計中心主席、職業訓練局副主席,基於他在學術及建築方面的背景和專長,多年來一直努力不懈在香港致力推動設計、教育和經濟發展,數十年的耕耘,續見成果。2021年他獲得香港印藝學會通知頒發「第32屆香港印製大獎──傑出成就大獎(設計界」的一剎,對他來說感受特別大,證明過往的努力,逐漸受到社會及印藝評審團的認同,令大眾對設計有重新的了解,這條路走得不容易。

「我感到很高興的是香港印藝學會及印製大獎評審團對設計的認知並非只是產品外觀或平面圖像,而是更廣泛的理解,設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及方法,並認同我過往一直努力不懈,嘗試讓設計思維普及化,讓大家重新去認識設計,改善生活。希望將來會設有更多這類型的專業獎項去肯定設計的價值,鼓勵業界人士。」-嚴志明教授,太平紳士

嚴教授畢生專注於設計創意產業,過往曾參與多項國際性的大型建築設計項目,同時也曾擔任多個專業團體的要職,包括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主席、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主席、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等,在建築、傢俬設計、工商界成就斐然,身兼多角的他,至今已獲頒授多個頭銜及榮譽,在別人眼中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但對他而言,沒有商學院背景的他,一直抱著的只是一顆建築師的心態,落實地去走每一步路、實行每一個部署、策劃每一個執行,運用設計思維去把每一個問題處理得妥善,使他在設計及商界上遊刃有餘,獲得無數掌聲。有見及此,他近年積極在思維教育上發展,期望把設計思維向外推廣,並創
立了「明基金」(Ming Foundation),不斷支持及培育本地青年人,致力推動香港創意產業、設計教育及商業創新,藉著設計思維去改變現時不同行業的固有風氣。

設計思維從教育開始
很多時大家都認為設計只局限於產品或圖像,但在新世代當中,注重同理心的方法論「設計思維」才是新觀點。眼看設計一張座椅,除了舒適美觀外,背後還有很多考量,包括人體工學、生產流程、物
料分解、環境保護、公平貿易等等,每一個細節也是設計師經過深思熟慮,甚至是易地而處的思考過程,不斷的嘗試、不斷的修改,才能設計出合乎用家及其他持份者的真正需求。「設計思維」就是一個
以人為本,甚至以眾生為本去解決複雜問題的創新過程。
「香港是一個商業化社會,每日要面對未知的機遇及挑戰,所產生的問題更是數之不盡,要解決問題,就必須令設計思維普及化,讓普羅大眾有創新的解難能力及同理心,那就從年輕一代開始著手培
育。」嚴教授最初只是受到香港不同的設計學院邀請作客席授課,但他希望不只單純灌輸知識教導學生去設計,而是將設計思維的理念去教育學生,教導年輕人怎樣去思想、學習及溝通、怎樣與人一起
合作,去面對未知的將來,藉此延伸至不同界別的人士,讓他們擁有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探索不同的可能性,社會才有進步的空間。

「設計是可以將產品或服務增值,如果沒有設計元素在內,只是一般商品(me-too commodit y),但當有了設計內涵的時候,每一個產品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服務都是一個體驗。」
除了教育界外,設計思維更可應用於不同的範疇上。要設計好一件產品或服務,除了著重於生產外,同時也需要相應的技術,把自己的設計概念、物料、甚至市場需求,藉著設計思維一路去探索,而
最終的依歸就是客人或用家的真正體驗。但是很多企業在設計構思的過程當中,往往忽略了市場的需求,甚至不理會市場狀況,只按著自己的隨心想法,製作出來的產品或服務就沒有多大的意義及價值。
身為一個專業的管理人員,必須要思考市場的需求及抱有一顆同理心,理解他人的難處,從而去釐清問題的本質,找一些可行的方法去實施,很多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除了在設計界別,我在學界和工商界都是作出以上的分享,希望不同界別的朋友都可運用這種思維,但我仍是覺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17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上提及不少篇幅有關創意、創
新、及設計思維等等。政府亦開始重視創意產業,甚至安排公務員去學習設計思維。我在香港設計中心更大力推動把設計思維推廣至校長、老師,從教育機構上的頂層逐步實踐,讓他們能夠應用,從而
培訓學生有設計思維的概念,這項工作是從根基開始,期望不久將來可達到全面性的效益。」

面對最大挑戰的是市民
在推廣新思維教育期間,總會遇上困難,而最大困難的是讓市民大眾去明白設計思維。第一他們不認識,第二是不明白及難以接受,第三就是覺得設計與自己無關,所以要普及也是不容易的事。縱然這條路走得艱難,但這都是嚴教授的願景,「在地少人多的香港,我們一定要運用好我們有限的資源。時代及科技的改變,亦帶來很多新的問題,我們應該去思考問題的根源(rootcause),然後如何將事件有計劃重整,這項理念亦可應用於社會民生上。但這個以人為本的思維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夠完全理解,又可以實踐出來,這需要多一點時間去體現,讓設計融入生活,解決生活問題,讓社會得益。」
面對如此繁忙的工作及公職,嚴教授笑言工作及興趣已經融為一體,只要涉及設計,就會變得很享受。回想大學時通宵達旦策劃建築設計,在別人眼中是一件苦差,但他卻甘之如飴,煩惱自然拋諸腦後,這全是取決於心態問題,全因有多少熱愛就會有多少投入。但要如何長久保持熱熾之心,嚴教授表示不時欣賞音樂會,啟發思維;或是到戶外運動及跑步,幫助自己重新整理思路,通過做自己喜歡的事,便能得到快樂,因為設計就是他的生活。
不少年輕人都會以設計師為一個目標,嚴教授寄語作為一個年輕設計師,要明白大環境,理解不同群眾所需,若果只停留在狹窄圈子內,遇到很多問題就不會理解,難以做出一個悉心的設計,所以大家應保持眼光放寬,不應只看項目的大小,而是著重自己的經歷,累積經驗,設計出來的東西自然有底蘊和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