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博士

Posted by editor 文字: 邱潔瑩 圖片: 邱潔瑩及受訪者提供 27/10/2022 0 Comment(s) 月刊,專訪文章,

香港藝術館60周年演繹香港基因
專訪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博士

走過一甲子,彷彿新開始。香港藝術館於1962年成立,是香港首間公營美術館,與香港共同歷經萬象更新的巨大變遷,成為本港重要的文化機構,發展至今60載,是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在總館長莫家詠博士 (Dr. Maria Mok) 帶領下,香港藝術館以香港地道的策展手法,訴說館藏焦點以外的動人故事,演繹香港多元而獨特的文化基因。「香港藝術館是屬於大眾,所有人都能夠免費享用公共資源,歷年曾舉辦不少矚目展覽,與香港共同成長60個春秋,見證了城市間的轉變,60歲生日想帶出更多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 香港藝術館今年適逢60周年,由莫家詠博士帶領下,以香港地道策展手法帶來別開生面的展覽。


躍身成為全球百大藝術館

時間追溯至上世紀60年代,香港經濟發展蓬勃,加上西方文化思潮所影響,大眾對文化生活亦有所渴求。當時香港藝術館前身是「大會堂美術博物館」於1962年3月在大會堂高座成立,成為當時中西文化藝術的交匯處,致力推廣多元藝術文化,孕育香港藝術發展及創作的搖籃;與此同時亦記載了城市間珍貴的點滴,是一所陪伴香港共同成長的美術館。
90年代初,香港藝術館搬遷至尖沙咀海傍現址,但礙於其貌不揚加上設施不合時宜,在種種吸引力欠奉的因素下,被外國傳媒猛烈評為全球10個最醜陋建築物之一。2015年香港藝術館閉館進行改建,經歷4年工程後,於2019年以新形象示人,煥然一新變得摩登時尚,個性鮮明奔放,充滿活力,成為大眾參與文化活動的不二之選。Maria道出︰「博物館的營運向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此外就是展覽的宣傳策略,往往就是最困難的地方。香港藝術館自擴建之後,入場率保持高企,去年更摘下全球百大最受歡迎的藝術博物館之一,成為全港之冠,變相有助推廣。我們活躍於社交媒體,積極做有效的自我宣傳,畢竟花了很多的心機時間去策展,很想讓大眾知道我們轉型的決心。」香港藝術館翻新後重開變得不再一樣,落地的巨型玻璃幕牆,配上白雲狀的椅子,凝望着維多利亞港,讓人悠然自得;外牆以波浪紋的水泥牆組裝,與維港互相輝映;其策展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從外到內徹底擺脫故有「老餅」的形象,變得現代化,與M+、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形成三足鼎立的香港國際級博物館陣容。


 香港藝術館經歷4年閉館進行改建工程,改建後蛻變得摩登時尚,成為大眾參與文化活動的不二之選,於2021年摘下全球百大最受歡迎的藝術博物館之一。

一所屬於香港人的博物館
回顧香港藝術館這60年的期間,曾舉辦過各式各樣的焦點活動,或是展出大大小小的珍貴館藏,風頭一時無兩成為全城佳話。在沉醉這些星級活動之際,背後卻珍藏更多「焦點以外」的動人故事,與香港共同成長半世紀。「60年來香港藝術館的焦點大多落在星級館藏、捐贈及展覽,但60年期間藝術館的發展卻不止這些,更收藏了很多重要的歷史時刻,例如一些藝術家的作品,是他們創作生涯上轉捩點,60歲生日就是想帶出以往從未公開珍貴片段及見證重要時刻。」
今年正值香港藝術館60周年,是香港藝文界的一大盛事,其主題是「焦點以外更多故事」,藉着舉辦不同文化活動及主題展覽,以別開生面的策展方式帶出香港多元文化的社會特徵、藝術家的背後故事以及館方重要的研究和突破。打響頭炮的是「行行重行行」展覽,邀請多位知名本地藝術家,透過不同媒介的作品訴說他們人生故事,讓自身經歷轉化為創作靈感,引導觀眾思考藝術與人生的意義,是一場藝術的修行課題,讓人值得細味。

▲ 香港藝術館正值60週年,是香港藝文界的一大盛事,Maria希望藉着舉辦不同文化活動及主題展覽,帶出更多「焦點以外 更多故事」。

演繹香港基因的「本地薑」
從事博物館工作的人,對藝術有非一般的情意結,因為熱愛,總想把箇中的樂趣與人共享。Maria於1996年加入香港藝術館,曾為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出教育及推廣,2019年正式履任總館長一職,統領香港藝術館未來新方向。2019年香港藝術館擴建重開之際,當時面臨兩間大型博物館即將落成,大眾亦關注香港藝術館的定位,Maria卻堅定不移說出「香港藝術館定位是一間屬於香港人的藝術館,演繹牢不可破的香港經典。」現時香港藝術館守護超過18,800套珍貴藏品,大部分來自本地收藏家無私的饋贈,當中有虛白齋、至樂樓及吳冠中等重要收藏和畫作,造就了很多價值連城的星級館藏,「藏品是香港藝術館的強項,四大館藏分別為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有新與舊、中與西,跨越不同時間及地域文化,帶出融匯多元文化的香港,是一種文化承傳內涵及實力,是香港獨有的基因。」

▲ 香港藝術館是擁有國際畫壇一代大師吳冠中作品最多及最豐富的藝術機構,並成為國際上現代中國繪畫收藏及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亦見證着吳冠中與香港藝術館的珍貴情誼。

▲ 中國文物是香港藝術館四大館藏之一,剛在九月初結束的「#物色──館藏文物的色彩美學」 展覽,以現代五位色彩達人 (KOL)表達傳統「五正色」青、赤、黃、白、黑,與觀眾一同走進文物深廣的色彩世界。

香港歷經百年中西生活的沉澱,大眾卻對藝術總是欠缺認知,甚至覺得展覽內容沉悶乏味,作為策展的一方需要靠天馬行空的策展方法為展覽增加吸引力。現時香港藝術館以嶄新的方式重新演繹劃時代的文化養份,令展覽更接地氣。「作為主辦單位需要針對觀眾的心態去策展,展品本質是具有歷史價值的高深學問,但是表達方法可以截然不同。在策展的過程中,將觀眾對展品的疑問與答案串連在一起,並連結生活,才能讓他們對藝術產生趣味及好奇心,啟發他們享受文化生活。」近年香港藝術館的策展手法較為地道及人性化,如近日舉辦的「字由人──漢字創意集」、「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展覽便是以潮語食字及新派策展手法講述香港經典,讓參觀者感到新奇有趣。香港藝術館就是以香港的團隊策劃香港經典,演繹着香港基因,名副其實的「本地薑」。


 外銷藝術是香港藝術館四大館藏之一,以嶄新的動畫配合文物展覽,與參觀者增加互動性。 

▲ Maria認為科技只是策展的其中一個手法,更著重於參觀者與展覽的真實互動及整個體驗。


實體互動經驗才是策展皇道
隨着疫情以來,各國受到封關封城所影響,藝文活動曾一度停擺,雲遊博物館卻在此時大行其道,當中少不了藝術科技(Art Tech)所配合,將展品呈現觀眾眼前,豐富大眾的文化生活。看似不受時間地域人數限制的線上展覽,卻難以展示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在封館期間,香港藝術館推出了「雲遊藝術館」,搖身一變成為虛擬展覽平台,但虛擬展品與實物始終是大相逕庭,總是予人感覺冰冷,亦不能將展品的細節位顯露無遺及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網上展覽其實最終只可作為參觀前後的補充或是加深了解的輔助工具,並不能取代參觀者的真實體驗,因為展品會說話,加上展覽的氛圍,長遠來說觀眾仍是會選擇到博物館去欣賞展品。」


▲ 剛於九月結束的「想識 · 賞析中國山水畫」展覽,除了展出8幅館藏珍貴山水畫外,展廳亦加入大量藝術科技元素,如大型的手絹動畫投影及沉浸式的角落,運用聲影的效果,增加趣味性。

現時流行藝術科技,但在人類歷史上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早已有跡可循,從歷史的記載及技術的演變,是人類不斷追求文明的突破,亦影響隨後「工」「藝」的發展。香港藝術館本年度重頭展覽之一的「走進巴洛克── 卡波迪蒙特博物館珍藏展」,是首次與意大利卡波迪蒙特博物館合辦,展出的巴洛克藝術便是運用空間及光線營造出仿如置身畫作之中的效果,是沉浸式藝術的始祖。「數碼藝術對視覺效果的刺激或是色彩上的運用,甚至空間感,都是從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發展到現今世代,科技只是其中一種策展的手法,能夠很快吸引觀眾的注意及產生好奇,但並非展覽的重點。策展是需要運用現代的概念去幫助參觀者理解歷史及文化底蘊,整個過程是講求用家的體驗。」為了讓觀眾加強沉浸式的體驗,是次珍藏展特意編製多首宛轉悠揚的巴洛克音樂,配上不同燈光及音效,打造出超現實的空間,呈現出藝術與科技結合的無窮魅力,Maria強調︰「博物館透過實體接觸才能有深刻的體會,這才是策展及博物館應有的精粹。」


▲ 香港藝術館本年度重頭展覽之一的「走進巴洛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珍藏展」,是首次與意大利卡波迪蒙特博物館合辦,展出40件意大利那不勒斯珍藏。

末來使命
隨着社交媒體的盛行,影像亦主導了社交平台,香港藝術館亦開始轉變營運方式,活躍於社交平台上,與大眾產生交流與互動,毫無懸念下,IG -able的美照亦為藝術館迎來新的發展空間。Maria認為︰「藝術館自重開後多了不少年輕一族參觀打卡,成為一個宣傳機會,增加了香港藝術館的存在價值。」每一次策展香港藝術館都附諸巨大的心思,運用不同大大小小的因素及手法去佈局,亦講求團隊間的緊密合作及功力,從無形的細節位中為參觀者帶來視覺、心靈的享受外,同時間與初創公司及藝術家合作產出新火花,達到多方共贏的局面。「The magic is in the details,本身策展已經是一件創作,在整個展覽過程當中,除了展示珍貴的展品外,亦是對大眾進行美學的教育及傳遞文化訊息,是促進整個社會繼續前行發展的一個重要力量,畢竟香港每日有很多不同的新事物在發生,總要讓大眾文化心靈有所提升,從而帶動香港經濟。」這位新潮思維的總館長期望未來能夠將香港經典故事及星級館藏推廣至海外,以「香港演繹方法說出香港故事」。

▲ 香港藝術館邀請國際知名藝術家鄭重賓(左)為藝術館60周年創作場域特定裝置作品——《萬年景》。

香港藝術館每次策展除了運用到不同因素及手法去佈局外,亦講求團隊間的緊密合作及功力,同時亦發掘更多初創公司及藝術家產出新火花,達到多方共贏的局面。

 Maria期望未來能夠將香港故事及星級館藏推廣至海外,以「香港演繹方法說出香港故事」。

「藝術有兩個十分重要元素,「藝」是創意,「術」是技巧。
創意可以天馬行空,但技巧是需要時間去鍛鍊,必須要下一番苦功才能夠全面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