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策展人及及九⿓皇帝⽂化研究專家 鍾紹⿑先⽣

Posted by editor 文字: 邱潔瑩 圖片: 邱潔瑩及受訪者提供 23/09/2022 0 Comment(s) 月刊,專訪文章,

解構九龍皇帝曾灶財
專訪策展人及及九龍皇帝文化研究專家鍾紹齊(燕齊)先生


香港這彈丸之地,出了一位被國際藝壇譽為本港街頭藝術創作的始祖,⼈稱「九⿓皇帝」曾灶財,本名曾財(財叔),其書法塗鴉作品風格迥特,呈現著濃厚的殖⺠地歷史及和平與愛的訊息,密麻麻的遍布於新界、九⿓及⾹港公共空間超過四⼗多年,宣示被佔領「皇帝」封地的主權,視為⾹港街頭藝術及⽂化的獨有符號象徵。直至2007年財叔仙遊後,其作品曾一度消聲匿跡,成為大眾的集體回憶。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皇帝」一生遭受無數冷嘲熱諷的對待,但其身邊卻有一位形影不離的「書僮」鍾紹齊(Willie),長年累月照顧「皇帝」的日常起居生活。迄今為止,仍竭盡全力保護他的遺作,並為他生前不平等的待遇進行平反及進行公眾教育,「九龍皇帝」的傳奇故事從他口中徐徐展開。

 
鍾紹⿑(Willie)直⾔⾃⼰是「九⿓皇帝」曾灶財身邊的「書僮」,直⾄現今,是⽬前全球最⼤量九⿓皇帝真跡作品的藏家及研究專家,並策劃多個展覽為曾灶財⽣前不平等待遇進⾏平反及進⾏公眾教育。

不一樣的價值
現今藝術市場投資熾熱,隨著拍賣行與商業畫廊近年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在大眾吹噓熱捧的氣氛下,藝術品如同投機商品,其價格不斷「增值」,成為另類的投資及資⾦出⼝的⼯具。2022年「九龍皇帝」曾灶財(財叔)的墨寶榮登世界藝術舞台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上,其作品滲有濃厚的街頭色彩,或許是久違的本土情懷,不論外地或是本土觀眾紛紛被他所吸引,成為2022 Art Basel眾人焦點所在;甚至連全球最大的視覺文化博物館之一的西九M+亦將其收藏,成為去年開幕展覽打響頭炮的重點展品。隨著財叔的作品在兩個國際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展出,其作品亦霎時升值百倍,受到不少年輕專才收藏家的青睞。負責「九龍皇帝」策展兼「書僮」的Willie道出近年藝術市場的轉變。「藝術本身性質本應是很純樸,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是為生活所需而創作。直至上世紀,商業主導了藝術市場,不少現今的創作亦不再單純,當科技越發達的時候,藝術家便會被誘導而行,不再是個人化的創作,而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結果便失去了藝術應有的魂魄。反觀財叔的作品,他的⾏為從來不是為了商業作考慮,由始⾄終仍保留著我行我素自由創作的初心,他的作品帶給幾代香港人一個很與眾不同的價值觀,⽬前要做的就是要好好傳承下去。」


 九龍皇帝的墨寶於2022年榮登世界藝術舞台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上,吸引一眾年輕專才收藏家青睞。


▲ 曾灶財其中一幅作品在九龍地圖上書寫,宣示他「封地」的主權及展示他九龍皇帝的身份,是極為罕見的收藏品。

財叔面上總是流露出真摯的笑容,對於旁人的冷言冷語總是一笑置之。

讓藝術普羅給大眾的Affordable Art
香港有著優越的地理及商業條件,能夠營造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年輕一代更願意投資當代藝術品,藝術品的交易量每年亦屢創新高,但予人高端感覺的藝術品並非人人能夠負擔得起,若要真的將藝術普及化,就必須依靠教育將藝術文化傳承。財叔早期的塗鴉作品主要遍布於香港公共空間,從護土牆、天橋橋墩、街燈而至電箱均是他的「畫布」,只要他自得其樂,便會用毛筆即席大灑揮豪,切切實實將文字、歷史、⺠族訊息及藝術融入到社會當中,成為城市間獨有的印記。


▲ Willie與財叔如同父子般的緊密關係,陪伴「皇帝」走到人生最後的階段。(sing 12345/攝)


▲ 位於九⿓某處的地盤附近有⼀座⼤型的作品群,Willie已經花上接近九年時間⽇以繼夜進⾏復修及記錄。

在常人眼中或許會認為財叔是瘋癲老伯隨處塗鴉,但對Willie而言,卻是與別不同的行為藝術,當中只帶著個人純樸及專注書寫的情感,這一切並非建基於商業價值,⽽是對歷史的⼀ 份執着,他貫徹始終地運⽤繁體漢字來宣洩他的⼤同思想及感知,⽤上⼤半⽣的時間來啟示大眾。「我很欣賞財叔,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價值所在,從來不是只為賺錢而寫作,所以他從沒有商業利益的顧慮,只是很單純專注地創作和進⾏歷史的任務,若果你不給他寫字,他便會大發雷霆,當然他的作品算不上是藝術品,但他的行為卻是超越了大部分現今藝術家的思維。」
財叔原名「曾財」,出生於1921年的中國廣東省,花縣,僅僅只接受過兩⾄三年的⾮正規教育,經歷了不同的侵略戰爭、不平等的待遇,為了⽣存逃難⾄⾹港,於五⼗至七⼗年代經歷了多次人民為了爭取合理的⽣活權益的激烈暴動及中⽂運動。九十年代的一次工傷,讓他行動不便,但卻從未減退他對書法的熱愛,其作品內容不單講述自己以及家族的過往事蹟,以及「宣示」對九龍的「主權」,當中更以「國皇」二字最為人熟悉,因此香港數代人尊稱他為「九龍皇帝」。他的墨寶曾遍布整個殖⺠管治時期的⾹港,除了離島以外,目前大部分已遭清拆、褪色及被油漆遮蓋等不同程度的損毀,現正只有尖沙咀天星碼頭石柱及坪石邨三山國皇廟旁燈柱的墨寶加設非密封膠罩,與社會仍緊密連結著。「財叔的作品展示於公共空間,能夠讓普羅大眾免費共賞才是藝術普及的真正價值。」財叔的作品榮獲多個國際大型藝術展邀請展出,但可惜的是過去未能獲得⾹港政府正⾯關注及制定完善的保育政策及⽅案,但事實⽬前亡羊補牢仍然為時未晚!


▲ Willie將財叔公共空間的作品塗上灰色油漆,以免遭受破壞。每逢每年特定的日子,Willie便會重現其中一件財叔的作品,名為「顯靈」。

皇帝駕崩留下重大遺命
每個人的一生也有他的使命及責任,而財叔選擇放棄親情及生活質素,無視他人的不尊重,甚至冷言冷語,畢生就是每天堅持去寫字。2007年財叔因心臟病與世長辭,Willie憶起他離世前數個月的相處點滴,無獨有偶出現很多巧合的事情,財叔多次鄭重交代Willie要負責保管作品,並為將來作展覽的用途,在交託最後一件兵馬俑作品時財叔更委以重任。「財叔的作品大多有『國皇』或『皇帝』二字,但唯獨這件沒有,當其時我很詫異問財叔沒有寫的原因,他很清楚地回答『我不做皇帝啦,不如比你做。』現在回想起,他早已清楚他的身體狀況,才把這一切託付給我。」這位老人家就這樣將「皇帝」的職責卸下交給Willie,亦終於放下牽繫一生的重擔子,奔天而去。

財叔的作品內容驟看千篇一律,但只要細心觀察除了他的族譜外,也記載重大的歷史事件及反殖民主義,其文字鋪排方法大小不一,亂中有序,內裡更包含了多層的視覺藝術。Willie在財叔離世後,花了多年的時間去解讀他作品的涵意及文字鋪排方法,並出版了多本書籍及舉辦講座為財叔進行平反。「這些字對財叔來說是沒有意義,只是情緒的表達,但對觀看的人才產生重大的價值,他的作品除了留下文字表徵外,更蘊含深層次的歷史價值及深厚的中華文化,當我愈是深入研究對他愈是產生多一分的敬重,希望大眾能將應有的尊重還給他與他的家人,這是多年來很多人虧欠他,所以盡我一生能力將他的傳奇化作永恆,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他的離開及作品遭到破壞對我們香港未來的每一個人來說是重大的損失。」


▲ 財叔的墨寶曾在拍賣行以高價成交。Willie成立「九龍皇帝文化藝術基金會」,讓具有香港特色及文化價值的九龍皇帝作品得以保護及傳承。

解構九龍皇帝
藝術源於生活,但對財叔來說他的創作靈感是源於他的經歷。在財叔的作品中除了有廣為人知的「九龍國皇」、「中英國皇」的稱號外,還有「三山國皇」,皆因財叔生前喜歡到坪石村三山國王廟看大戲,當時的廟會文化和社會環境對財叔的藝術創作產生重大影響及啟示,以致在他的作品中隱藏了民族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等無形的多元視覺藝術元素在內,有著獨一無二的參考及閱讀價值與意義。「很多時大家只著重欣賞作品的表面及文字內容,並沒有深究將他的生活經歷及作品連結,我嘗試代入他出生的民初年代,用視覺藝術的文字圖像與時代產生關聯,從作品中反映出當代人民生活、城市空間、傳統廟會以及漢字排列的文化,這一切都集結於財叔的作品當中,並以視覺圖像呈現出來,解讀其作品背後所發生的故事對我來說是一門很好的功課,也是藝術好玩之處。」財叔過人之處是記憶超越常人,能運用圖像記憶法重新組織文字,他的作品其實正是他生活的日記,把生活發生的事情以自創的方式記錄下來,當中是包含不同樣式的視覺文化元素在內,部分作品內容更是表達反帝國、殖民主義及戰爭的精神,同樣值得去研究。「其內容是與整個香港以致世界地域文化所發生的事息息相關,當中全是有根有據,能夠從中查證當時發生的歷史事故。財叔畢生花了很多精神時間、體力,甚至犧牲家庭來留下這堆漢字密碼,他希望透過作品告訴後世愛與和平的大同思想,提醒後人不公平的待遇是不應該存在,只是從來沒有人去嘗試拆解和理解。所以多年來我一直用新的角度重新去審視財叔的作品中想帶出的訊息,今年將會出版第六本書,但也不能是結案陳詞,因為總會有很多新的角度去剖析他的作品。」財叔離世至今已有十數年,他的作品從爭議中成為收藏品,對旁人的奚落更是一笑置之,他無懼一切堅持
自己的理想,一舉一動烙印在每人的回憶當中,對無數人來說是不能磨滅的香港傳奇人物。



「由跟他接觸的那⼀剎那,我覺得是緣份,直⾄繼承他的作品,我發現⾃⼰是有⼀種責任,讓我⼀直很努⼒堅持下去,直⾄現在我所作的仍不是很成熟,但起碼⾄少對財叔是有⼀種交代,能夠將他愛與和平的信息及想法向⼤眾傳播,也許因為我這⼀⽣ 跟他所結的緣份吧。」

▲ Willie預計今年將會出版第六本書,以全新的角度去剖析財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