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購物車內沒有商品!
當我們置身於藝術書海之中,閱讀不再只是翻閱書頁,而是一場於空間中展開的感官旅程,便會領悟到何謂「印刷的力量」。我們走進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雅昌),以雅昌藝術中心——藝術藏書閣為起點,探索這座揉合藝術書籍、空間設計與印刷精神的美學場域。
從建築與書牆的尺度、動線與光線的設計,到藏書策略與文化策展的規劃,逐步回應當代紙本閱讀在數位洪流中的存在價值,正如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萬捷先生所言:「書籍不僅是人類智慧的凝聚,更是融合了編輯匠心、設計美學與工藝技術的藝術品。從選材到製作,每一環節都傾注了工匠精神,這使紙質書成為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
踏進雅昌藝術中心的那一刻,視線被一面書牆牽引,這裡或是圖書館,或是美術館,更是一座為紙本書而建的空間。一切的起點,都來自對書的熱愛。自一九九三年創立以來,雅昌便專注於藝術品印刷,其在藝術領域的長期耕耘,逐步奠定其文化藝術服務的領先地位。雅昌董事長萬捷對書與印刷有著深刻理解,他相信:「書籍本身就是人類情感的表現、是保留文化記憶的載體,而一些珍貴的藏書本身就是奢侈的藝術品。」雅昌以紙為材、以書為體、以光為引,期望構築一座「以書為紐帶」的藝術中心。這樣的理想,最終具體成為了如今的雅昌藝術中心、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藝術書牆。
那是一面會讓人駐足屏息的藝術書墻——挑高三十米、橫向延展五十米。據雅昌文化副總裁王小斌介紹,這面縱橫開展的紙本景觀,涵蓋來自全球上千家出版社的十萬餘冊藝術書籍,語言橫跨中、英、俄、法、日,主題涵蓋藝術、設計、攝影、收藏等範疇。無論是限量藝術圖書、古董孤本,抑或權威出版機構與學術院校的出版品,皆被悉心收錄,正所謂:「一面書墻就是一部藝術史」。
書牆的空間構成講究縱向挑高與橫向拉寬,並以對稱佈局、隱形燈光與空中樓梯營造層層遞進的觀看節奏。我們隨著雅昌企業文化胡學文經理、市場部品牌營銷組李文霞經理的引領,由一樓拾級而上,首先經過一整排展示珍貴書籍的櫥窗,隨後踏上空中樓梯,梯級本身即為設計的一部分,藍綠色金屬網與透明玻璃扶手交織出虛實之境,既是通道也是風景。「站在空中樓梯的中段位置,我們能發現整個書牆的對稱佈局,左區為東方藝術書區,右區為西方藝術書區,這種對稱結構體現了一種平衡之美,也方便對不同區域的書籍文獻分類陳列。在這一位置,觀者既能近距離觀賞代表性的藝術書籍,又能感受書牆的雄偉華麗,既展現了雅昌的精緻品位,又能給觀者留下現代大氣的深刻印象。正因如此,整個書牆設計榮獲二〇一五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胡經理介紹道。加上,燈具巧妙地隱藏於層板內部,讓觀者聚焦於書牆本身,營造出「有光而不見光」的視覺經驗。顯然地,這套空間邏輯除了強化垂直的視覺張力,也讓觀者得以多角度、多節奏地親近紙本書籍,從容地沉浸於藝術與閱讀的交界點。
設計一個融合閱讀、藝術與印刷的複合型藝術中心,確實是一門考驗,需要平衡功能、美學與體驗的多重需求。問到雅昌藝術中心在設計建造的過程中,遇到什麼挑戰,胡經理說:「會面對如何平衡『靜』與『動』的空間矛盾、如何讓書、印刷和藝術相融合、如何實現運營與空間的可持續發展。所幸的是,我們始終秉持著初心,那就是希望通過空間激發人們對書籍文化的敬畏與好奇,而不僅僅是提供短暫的視覺奇觀而已。」雅昌藝術中心在設計上回應了閱讀的深度、藝術的開放與印刷的工藝精神,使空間本身成為一種能夠被經驗與感受的文化場域。人們在這裡移動、停留、思考,感知書籍與創作的價值,也建立與知識、美感及工藝之間的連結。
在數碼科技的日新月異下,雅昌仍堅定地相信紙本的文化價值與精神深度。萬捷董事長指出,書籍是融合編輯、設計與工藝的綜合藝術品,其邏輯性、觸感與沉浸感,正是碎片化時代中人們所渴望的安定節奏,「我們希望參觀者能經歷一場從感官到心靈的『覺醒之旅』。最好能激發觀者有以下一種或者多種感受。比如:能切身體會實體書籍的閱讀儀式感。通過空間動線的引導,讓訪客觸摸到紙張的肌理、聞到油墨的氣息、感受翻閱的重量——這些無法被電子螢幕替代的體驗,恰恰是對抗數碼時代浮躁的『慢生活』方式。」雅昌藝術中心如同一座立體的藝術圖書館,讓書籍成為知識內容的容器,以及人類文明進程的「固態記憶」。當人們看到千年前的經文與現代藝術書並置時,會意識到紙質載體跨越時空的文化韌性,因為它能讓思想存活數百年。書籍是由創作者、設計師與印刷職人共同完成的藝術品。在這裡,觀者或許能重新意識到,紙本書籍在數碼科技浪潮中仍是不可取代的文化錨點。
與其說雅昌是在藏書,不如說他們是在策劃一種文化的視覺敘事。「我們緊密關注國內外藝術出版界的最新動態,不定期收集和引進各類藝術圖書,以充實藝術中心的藏品書籍。同時也會在雅昌藝術讀書會、深圳文博會、版畫月等會展期間,策劃不同的主題書展,構建多維文化敘事。」李經理說。她隨後分享,如二〇二二年至二〇二三年推出的《重瞳——版的多種表達》展覽,便橫跨五百年歷史,呈現木刻、石印、油印、排印等不同版種的藝術圖書,並呈現資深藏書家黃曉東先生珍藏的五十餘冊版畫古籍以及首次公開展示雅昌藝術圖書館「當代版畫文獻庫」的四十餘種館藏珍品,從視覺、技法與歷史交織,掀開版畫與印刷的文化多維度。視線拉回當下,雅昌藝術中心正在展出的《阿拉克收藏視角: 非洲當代藝術展》,作為該收藏在中國的首次亮相,便展示了來自十六個非洲國家的五十一位藝術家的百餘件作品。從非洲未來主義、跨代際對話, 到文化流動與地理想像,展覽透過繪畫、攝影、拼貼等多樣媒材,呈現非洲當代藝術豐沛的想像力與生命力。
在這個快速的時代裡, 雅昌選擇慢下來細看工藝。他們認為,紙本是一種更深層的未來。胡經理說:「按照萬捷董事長的理念, 紙質品的核心價值,未來將更聚焦於藝術性、收藏性和文化傳承。一本文學的書籍通過內容、設計、工藝的完美結合,能夠超越時間侷限,成為反映時代審美的經典藏品。因此,書本在數碼時代並未褪色,而是以更高維度的文化體驗載體延續其生命力,既滿足精神需求,也承載文明記憶。」
在未來的日子中, 印藝顯然有著翻天覆地之變革,對於雅昌而言,「印藝「包含著「印刷的藝術」和「藝術的印刷」兩層含義:「『印刷的藝術』來看,三十多年來,我們一直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產品化、精品化的策劃設計、圖色處理、印刷裝幀等全流程綜合解決方案,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注重匠心與科技的結合、文化與藝術的融合,將印刷這一現代生產流程提升到了藝術創作的高度。從『藝術的印刷』來看,雅昌藝術印刷有志於將每一本書都做成書籍藝術品,打造具有收藏價值和品牌價值的藝術印刷品。雅昌高品質出品,意味著卓越的品質、高雅的品味和響亮的品牌。」當我們再次翻閱一本書時,或許很少留意到它背後經歷過的選材、設計、調色與壓印等;然而,雅昌,費盡心思於每一道看不見的工序,只因他們相信,一本書的誕生,不止來自內容的創作,更來自無數細節的選擇與工藝。當世界走得越快,他們越是慢慢地做好每一本藝術書,編織著超越時空的文化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