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建文化薈萃的國際港口——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 霍啟剛議員

Posted by editor 文字: 受訪者提供 圖片: 受訪者提供 30/08/2023 0 Comment(s) 月刊,專訪文章,

繼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去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銳意將香港打造為中外藝術交流中心,將把香港塑造成「文化之都」,並致力推動創意經濟,這也是香港社會的共同願望,也是國家的期望。無論政府,抑或民間文藝組織,各盡所能地推動香港文創產業的發展,世界各地文化藝術薈萃一地,百家爭鳴

若然一個行業要持續發展下去,有賴於各方持份者團結合作。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霍啟剛先生(下稱霍生)熱愛文化藝術,深信著文化創造意義,一直熱衷關注和推動香港文藝產業的發展,多年以來正正充分發揮自身處於各界之間的橋樑角色,了解到香港文藝創意產業目前發展狀況,而且我們可以如何利用中國及香港兩地政府和業界的文化建設和把握機遇,向國際說好中國和香港故事。

身體力行 激活香港文化產業

霍生從小家庭就有文化氛圍,早早參與於中國和香港文化事務,他發現香港本地擁有大量寶貴的文化資源,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到當代藝術創作,應有盡有,然而曾有本地視覺藝術系的學生向他反映,香港缺乏地方讓他們擺設畢業展覽,霍生認為香港其實有很多空間,如西九文化區場館設施逐漸落成,特別是近年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亞洲首間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吸引大量文化藝術愛好者前來觀賞,更為我們帶來了非常豐富的IP(按:IntellectualProperty;知識財產,即由智慧創造的成果)素材。

但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怎麼去聯繫和發掘,霍生就決定用自身的商界網絡,連結香港藝術文化界別,協助他們尋找合適的展覽場地,甚至打造一個在地社區藝術空間,與不同藝術家合作舉辦主題展覽。

▲ 今年6月,霍生在深水埗打造一個平民藝廊——「The Bridge + 人文藝術空間」,冀望將文化藝術帶入社區、深入基層。

▲ The Bridge+ 人文藝術空間於7至8月期間,與本地年輕藝術家Miki Ho合作舉辦「人人畫社」展覽創作計劃。

在2021年,霍生倡議「文體+」概念,重視文化賦予的意義和價值,例如文化和體育,能夠與科技、工業、金融、城市規劃等等產生協同效應,創造更多跨領域、富有意義的活動和產品,更相信文化帶來的附加值,能夠為這座城市創造獨有的軟實力;更重要是善用文化體育獨有的吸引力,吸引年輕人投身其中,為他們開拓文創產業的新出路,找到發展方向和上升空間,譬如霍生推動的「敢動藝術」主題展覽。

「敢動藝術」透過10組運動員及藝術家組成「敢動伙伴」,共同以藝術作品形式呈現運動員的故事,將是次經歷結集成書,在西九的自由空間做展覽,並且和藝術家、運動員一起在五間小學、書展期間舉辦分享會,後來霍生和一新美術館合作將計劃擴大,向公眾展示一眾運動員及藝術家的心血結晶之餘,更是傳遞體育、文化藝術的正能量。

▲ 「敢動藝術」五場校園分享會,培養本地學生鑑賞藝術的觸覺

另一方面,霍生希望將文化體育的概念滲透到每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這也是他開設「剛好有理」專欄的目的,期望與各位讀者探討文化體育發展的觀點,同時也會邀請來自資深的文體界朋友們一起撰寫這個專欄,從不同維度分享對於城市文化體育發展的看法。文化體育的發展「有理」,也需要「有你」,人人可以參與文化、享受文化和創造文化。

文化藝術產業的數字化

數字經濟是國家在新時代著力推動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香港文化和體育界的機遇。大家聽得比較多的是「數字經濟」,而對於「數字文化」可能相對陌生,指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智能工具(大數據、雲計算/ 雲端運算、人工智能等)將文化進行數字化。霍生認為其精髓,並不是單純透過科技改變展示方式,而是如何將文化轉化為數據,為進行各類型的決策提供基礎,最終是讓市民有更便捷友好的生活。

▲ 5月底,霍生在北京舉行的「中關村論壇全體會議 2023」,發言表示數字體育產業在全球的優勢,我們善用大灣區思維和香港優勢,促進全民數字、虛擬體育項目持續發展,將全球唯一「雙奧」城市的北京,打造成數字經濟全球標杆城市及全球聚集地。

▼ 7月,霍生出席「全球電競運動領袖峰會」,宣布明年將推出電競亞洲盃

在文藝保存及承傳方面,「數字化」博物館和圖書館也是國際趨勢,打破地域界限,實現文化輸出,並且引申出更多的服務。全球的圖書館亦逐步實現數字化,霍生提及早於20 0 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32個公共團體合作建立了世界數字圖書館,涵蓋193個國家的資料,而且翻譯成多種語言,讓不同國家的著作能隨時傳遞。

中國內地亦推動數字博物館多年,例如北京故宮早前推出了「數字故宮」的程式,透過線上方式全方位飽覽故宮全貌。各類文創IP,在內地引起博物館熱潮,亦能創造長遠文化產業收益。在海外,100%虛擬畫廊(Virtual Online Museum of Art)在2020年正式上線,整個博物館都是以電腦生成,用家藉此擁有虛擬世界的嶄新體驗。

▲ 霍生出席由香港出版學會主辦「2023年香港全民閱讀調查發布會」,分享個人對於推廣香港閱讀風氣和電子書普及化的見解

雖然香港的圖書館也有數字館藏,霍生表示發展仍未成熟。由於疫情緣故,大眾閱讀習慣漸趨電子化,無疑是加快公共圖書館館藏數字化和雲端書庫的發展,乃大勢所趨。接下來,政府應掌握好市民借閱書籍的大數據和分析,逐步以數字存放方式更替殘舊實體圖書,釋放圖書館空間進行優質文化交流活動,從而推動及提昇本地普遍閱讀風氣。

數據應用也是數字經濟中的核心,不僅僅是將服務互聯網化,我們需要智能化地分析數據,以優化管治和帶來更好的體驗,霍生說。數字文化和數字體育正是實現其應用的最佳例子,例如內地建立的「國家公共文化雲」平台,整合各類型的文化資訊,包含場景應用、為用戶提供個人化的服務等,霍生補充道。

2022年11月,國家五個部門聯合發佈《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旨在推動深化虛擬現實係各行業領域的有機融合,例如實現虛擬現實結合文化旅遊、體育健康、商貿創意等,也定下多項重點任務同落地措施。其中「依托行業龍頭企業、高等院校、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是一個重要基礎,霍生認為建構好平台才能夠實現跨界
融合,是香港可以參考的部分。

香港天水圍文物修復資源中心項目文件暫未有提及數字化功能和數字館藏策略等,霍生期待康文署能夠不久盡快將香港現有的博物館相關資料整合成為數據庫,便於民眾不時查閱,並通過數據分析進行進一步的應用開發。

"霍生說:早前有一位開發創意寫作智能系統的年輕創業朋友分享,他已經基本完成了人工智能輔助系統的技術問題,缺乏數據內容反而是最大的難點。

如果政府能夠牽頭搭建或支持民間企業開發數字化內容平台,並積極向公眾分享收集得來的數據,以豐富數據資源,令數字經濟的生態變得更完整。"

霍生認為要實現數字化,法規的配合非常關鍵,以及大量措施配合,包括知識產權及虛擬資產的法制保護、平台的建立、商界的參與等,盼望政府多加留意,讓香港成為有數字特色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人才在港紮根 背靠祖國

去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22》,關於文化政策部分,政府提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博物館數目增至19間、西九龍文化演藝場館及啟德體育園等場地逐步落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已經開放招納針對文博類的專業人才,並計劃在天水圍修建文物修復資源中心。以上建設及相關措施,霍生認為我們可以預見了香港對表演、場地管理、策展、藝術行政等文藝工作範疇,特別是中層或初入門的從業人士有著實際需求,霍生續指,政府應盡快做好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找出短中長期稀缺的人才種類,與高效市場配合落實工作。

▲ 香港藝術發展局將在2023/24和2024/25兩個年度,推行「藝術人才見習配對計劃」和「新苗發展資助計劃」,協助有志投身於藝術產業的年輕人才入行。

其實香港每年在文化藝術上的投入並不少,為了實現「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個定位,霍生稱我們應盡早為文化藝術人才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輔助政策。霍生說,我們更要考慮跳脫過去固有的「資助模式」,開拓新窗口,促進新晉或初階的優秀文化藝術項目走進市場,特別是與科技相關的項目,支持創意藝術和文化的人才在市場上找到定位,為他們提供相關發展配套,從而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行業生態,不斷吸納更多人才到香港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建設。

截止2021年底,廣東省有36 7間博物館,當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共82家,其數量居於全國第二位,文化資源相當豐富,霍生建議政府向內地爭取,增加「故宮博物院青年實習計劃」的規模、人數、實習次數,設置不同範疇的職位,並且不斷擴大計劃的參與機構,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參與,加深對國內的文化產業的瞭解。

近年,內地文化產業漸趨成熟,除了政府相關單位外,商業機構也積極參與產業建設,每年舉辦大型的文博會、書博會。這些都是香港年輕人可以實踐的空間。因此,霍生建議香港可促成各省市開放文化藝術相關工作崗位,提供及鼓勵香港年輕人申請,提昇他們從事文化藝術產業的實習和行政經驗。除此以外,我們更應充分利用內地的資源和平台展開交流合作,以及大灣區建設的開放條件,進一步加強大灣區的人才交流與發展,藉此提高彼此水平。隨著通關,重新推動青年交流活動是促進文化人才聯通的上策,霍生說。

青年文體說 共築中國夢

霍生盼望藉著商界、院校、藝術團體、行業協會參與,可以發揮創意和協同效應;政府可以通過頂層政策設計和更有針對性的資源支持、分配,推動日後更多創新發展。

"希望所有的青年朋友一起,通過文化和體育等國家軟實力,向國際說好中國故事。"

▲ 霍生出席由明報主辦的「香港新坐標—構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論壇,與在場文化藝術界、大專院校教育工作者交流人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