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展覽業的復蘇之路: 轉型與創新——專訪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張淑芬女士

Posted by editor 文字: 香港印藝學會 圖片: 受訪者提供 16/10/2023 0 Comment(s) 月刊,專訪文章,

香港作為「亞洲商貿展覽之都」,盛名享譽全球,每年舉辦逾百場大型國際展覽,素來憑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越地理位置、完善的經商法規制度、高效的物流及交通配套、全面的金融與專業服務和世界級展覽設施如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亞洲博覽館,以及「自由港」等優勢,不僅吸引眾多中外參展商、買家薈萃一堂,更將「香港製造」產品及本地服務產業對外推廣,足印遍及世界各地。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襲,全球經貿活動包括實體展覽和國際商貿會深受影響,各地企業、廠商三年間苦無良策,像陷入泥沼般不見天日。

很多商家面對困境之際,香港貿易發展局(下稱貿發局)同一時間密切關注當下局勢走向,適時制定及提供一系列應變對策,與本地企業攜手渡過業界逆境。至今服務業界超過半個世紀的貿發局不負使命,副總裁張淑芬女士(下稱 Sophia)在疫情期間,與跨部門團隊一起努力不懈,將人工智能融入傳統的貿易展覽和商貿配對等平台,打破地域界限,協助港企業在逆境中繼續拓展環球業務。

"展覽是幫助中小企宣傳產品、開拓公司業務、結交生意伙伴非常有效的渠道;大型會議及講座則是推廣服務業的最佳途徑,貿發局一直透過國際展覽和會議為企業開拓內地和環球市場的機遇。"

貿發局於1966年正式成立,當時主要促進本地出口貿易的發展,及鼓勵香港企業放眼海外市場。本地製造業包括成衣、玩具、電子產品等輕工業製成品也成功出口到世界各地。直至90年代後期,香港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金融及其他服務業例如物流、法律、會計、基建及房地產等專業服務對香港的經濟效益日漸增加,貿發局亦與時俱進,除了繼續推廣香港的產品貿易外,也開始為本地服務業進行全球的推廣工作。

香港疫前疫後的商貿展覽生態,亦因應市場情況而有所轉變。香港貿發局每年舉辧超過30個國際展覽,涵蓋行業豐富,包括電子、鐘錶、珠寶、禮品、燈飾、包裝印刷、醫療、創新科研等,一般來說,全年吸引超過700,000名本地及海外展商及買家參加。

然而,在三年嚴峻的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各地均分別實施不同程度的旅遊限制和隔離要求,令海外參展商和買家難以親身來港參與展覽及會議,對貿發局的日常策展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

籌備一個大型展覽需時9至12個月,並需「排期」租用展覽場地,當時部分展覽場館因應防疫需要而暫時關閉,令舉行實體展難上加難。即使部分展覽成功在疫情期間舉辦,為保障參展商及入場人士的安全及健康,貿發局亦需要時刻跟進場地的最新情況(譬如場地的限制人數),適時尋找備用方案以確保展覽能夠如期進行。在展覽舉行期間更特別增添人手採取多項措施:限制場內飲食及人流、加強會場清潔、保持會場環境衞生及確保入場人士遵從法例對防疫的要求等,以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等,這對會展業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EXHIBITION +:線上線下的商貿新時代

然而,貿發局對此發揮「窮則變,變則通」的奮鬥精神與商家一起迎難而上,S o p h ia表示,該局在疫情期間推出全新融合線上線下展覽模式——「展覽+」(EXHIBITION +),結合四個展覽會的重要元素,包括實體展、人工智能商貿配對平台「商對易」(Click 2Match)、線上線下研討會及論壇(Intelligence Hub),以及「貿發網採購」平台(hktdc.com Sourcing),加強中小企的推廣效益,助其更有效開拓藍海商機。自推出「展覽+」以來,貿發局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得到不少參展商和買家的積極回響,儘管在疫情氛圍下,自2022年7月以來,實體展覽及其延伸至人工智能「商對易」配對平台(Click2Match),成功服務了超過30萬名國際展商和買家。

在全面通關後,貿發局已舉辦了一系列的實體展覽,同時保持線上配對的工作,最近更推出「掃碼易(Scan2Match)」,讓買家在實體展覽期間透過此功能,掃描展商及產品陳列櫃的專屬二維碼,記下喜愛的展商及瀏覽產品訊息,以便在展會期間或之後與展商延續線上商談,繼續採購旅程。

"一位參加香港國際珠寶展的香港展商與我分享,他成功與一位日本買家建立了聯繫,這位買家過去十年都有參觀珠寶展,但直到他們通過「商對易」(Click2Match) 相識之前,他們從未在展會上碰過面。"

另一邊廂,Sophia指出線上配對固然有助世界各地參展商和買家跨越地域進行交流,但她亦明言實體展覽不會被取代,依然是首選的商貿渠道,對於某些產品類別或行業,如珠寶、鐘錶、食品及包裝印刷品等,買家需要親臨現場觸摸和感受實物,而且面對面的互動也有助展商和買家建立長期互信的關係。

"香港的優勢並不會因為疫情而消失。憑著地理上的優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又有強大的會展基建設施、各種金融及專業服務人才,再加上低稅率及高效的物流運輸服務等,很多國際商家都視香港為首要的會議展覽場地及採購中心。"

香港商旅活動已於2023年2月初全面通關後逐步復常,貿發局每月都有旗艦展覽、會議,譬如今年全面通關後在4月上旬舉行、以推廣科技為主的香港國際創科展(InnoEX),連同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及香港國際春季燈飾展,共吸引來自約16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66,000名買家參與,包括中國內地、台灣、東盟、韓國、日本、印度、美國和中東等。展覽的熱烈反應印證了香港作為國際展覽和商貿中心的重要角色,加速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她續指,2023年上半年度舉行了約20項本地商貿展覽,如4月下旬由貿發局舉辦的香港禮品及贈品展、香港時尚家品展(Home InStyle)、香港國際家用紡織品展、香港時裝節(Fashion InStyle)、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以及香港國際授權展,共吸引近56,000名來自逾130個國家及地區的買家親臨參觀和採購,許多參展商即場接獲訂單,非本地買家佔整體數目約六成,主要來自中國內地、東盟國家、台灣、美國、日本及韓國。又如5月舉行第三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及第14屆「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交流成果豐碩,當中高峰論壇吸引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500名與會者參與,而醫療展亦吸引來自56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0,000名買家入場採購。

總體而言,貿發局在3至9月期間在香港舉辦了16個國際貿易展覽,共吸引來自超過180個國家地區共26萬名買家和展商參與。除了疫後復辦實體展覽,貿發局持續提供線上服務及網上配對,務求協助參展商及買家,迎接線上線下商貿的新時代。

▲ 香港國際創科展2023

開拓「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機遇

貿發局一直鼓勵本地中小企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機遇,透過多元化的推廣活動如大型國際會議、訪問團、宣傳、外展活動及「展覽+」等商貿平台,協助香港企業走進大灣區市場和抓緊「一帶一路」商機,接觸全球投資者、買家和潛在合作夥伴進行洽商和擴展業務。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大灣區市場擁有巨大發展潛力,而香港作為大灣區的重點城市,為國際企業提供進入內地市場的理想跳板,並為內地企業提供「走出去」的平台。"

▲ 今年4月下旬,由貿發局舉辦的香港時裝節(Fashion InStyle)和香港時尚家品展(Home InStyle),場面非常熱鬧。

貿發局將繼續通過全球50 個辦事處,及其中13 個內地辦事處,積極協助港商拓展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貿發局自2021年推出Go GB A一站式平台,至今在大灣區不同內地城市開設七個「GoGBA港商服務站」,分別位於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東莞、中山、佛山及江門,今個年度內會再分別在惠州、肇慶增設兩個,全面協助企業掌握大灣區每個城市的最新發展情況。

此外,貿發局亦將繼續組織商貿團參與中國內地及海外的展覽會,並設「香港館」,讓港商走得更遠,尋找更多商機。

適逢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香港特區政府與貿發局合辦的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高峰論壇)亦於九月圓滿舉行,並匯聚了超過90位「一帶一路」沿線及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政商領袖,以及來自逾70個國家及地區、近6,000名環球業界翹楚參與。

展望未來,貿發局將繼續積極配合特區政府重振經濟的施政方向及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發展方針,舉辦連串展覽、會議、海外推廣及營商活動, 進一步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下,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