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創未來——專訪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先生

Posted by editor 文字: 香港印藝學會 圖片: 受訪者提供 22/01/2024 0 Comment(s) 月刊,專訪文章,

▲ 莊子雄主席獲選為工總新一任主席後,就馬不停蹄工作,引領及推動香港的創科及新型工業發展。

自千禧年以來24 年間,科技及其應用在我們的經濟、社會及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變得愈來愈普遍,這個時代大勢似乎銳不可當。不少傳統工業正面臨被淘汰的危機,各自尋找創新改革、升級轉型之路。時常我們聽到創新科技及新型工業,我們似乎沒有深究這些概念,但其實它們早已滲透入我們生活各個層面。

今期有幸請來香港工業總會(下稱「工總」)新一任主席莊子雄先生(Steve Chuang,下稱Steve),他除了會分享投身創科、新型工業和創業的個人經驗,還會大談在兩年任期裡,工總的發展理念、方向與動態,促進香港創科及新型工業的發展。

普及創科教育的使命

說起電子科技,原來Steve自幼就已經充滿濃厚興趣和熱情,小時候經常把家中電器拆開所有零件,然後再重新裝合起來。後來到了中學時期,約八十年代左右,修讀商學課程的Steve便發現那時候市面上才剛剛推出電視機、收音機等家電產品。當年,Steve的爸爸眼見他喜歡裝拆電器,提議和鼓勵他了解多一點這方面的知識。

「那時候我仍是中三學生,每逢周末就到位於深水埗的哥林比亞無線電工程學校(Columbia Radio Institute)讀電子課程,時下很少人認識這所學校。當我中學畢業後,我已經懂得自行組裝電視機和收音機。現在香港致力推動STEM教育,其實與我以前所學習如何組裝電器一樣道理,因為兩者都是trial and error,利用自己的實驗在過程中學習、啟發如何改變自身思維,無論從學習和科技方面與否。」,Steve續說,「所以順理成章,我在英國讀大學的時候,選讀了電子相關的學科。」

Steve認為,今時今日香港很多學生不約而同地都說畢業後便做醫生、律師和會計師,他們父母大多數都是中產,首選職業自然是需要專業知識的工種,「我做工業家都已有三十多年,對我而言,相對於上述行業,工業對我的吸引力更大,它包含著很多創新元素,能夠將一個概念(idea)變成產品(product),不但為我帶來巨大滿足感,還能對社會作出重大貢獻。」

"所以這正正是香港工業總會其中一個理念:我們都想告訴業界、社會知道創新科技是有市場潛在價值;創新科技是要透過工業生產來接觸消費者。"

STEM嘜:從小培養創科興趣

▲ 工總推出的「STEM嘜」認證框架,冀提高STEM教育及產品的水平。

今年(2024年)1月初,工總推出了「STEM嘜」認證框架,Steve指現時香港即使推行STEM教育已有一段時間,但市面上的STEM教育產品及玩具,仍缺乏客觀而具體的標準,判斷當中究竟具備多少STEM元素,「創科教育應該要從小、中學開始培養。過去一年多,我們曾經跟理工大學合作,為STEM建立一個體系(Framework),然後再由我們提供專業認證(Certification),評定其產品是否透過STEM生產出來的。」此外,工總還舉辦「工業 x 創科體驗之旅」,安排學生到香港的企業及工廠參觀和實習,增加同學們對新型工業發展的認識。

「他們知道原來現在的工業不再是以前舊式工廠很骯髒的形象。譬如印刷廠已經實行數碼化,生產工人可能只需坐在冷氣房按下鈕,便印刷生產出一些東西即可。此外,工總建議北部都會區劃籌建展館的建議,也獲政府接納。展館可展示出創新科技在北部都會區的未來發展藍圖,讓年青人和業界有一個基本了解,從而扭轉年青人對工業的看法,不一定只有醫生、律師才可以出人頭地,其實創科也可以的。我們已經與職業訓練局(V TC)、香港工程師學會,合力怎樣推動人才對工業的認識。」Steve 補充道。

▲ 「工業 x 創科體驗之旅」安排學生到工總會員企業利記集團參觀,讓他們大開眼界。

除此以外,Steve也提及到研究人才庫(Research Talent Hub,RTH)計劃,由政府向正在或擬在香港進行研究和發展活動的科技公司提供資助,聘用研究人才從事研發工作。Steve認為上述政策非常有利及鼓勵創科界,讓僱主可以有資源吸引更多年青人入行,有助本地科研的發展。

▲ 工總一直加強與大專院校及專業機構的合作,培育本地創科及工業人才。圖為工總與香港工程師學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傳統企業的變革

Steve跟我們分享一個關於電子科技與傳統企業變革之間的小故事。在大學畢業沒多久,Steve很快成立自己公司,事緣於他曾到一間英國公司實習期間,因其自身創意思維和創新產品,深受老闆賞識,兩人可以說一拍即合,後來成為合作夥伴。

「這間英國公司經營了近30多年,自設廠房,主要是汽車防盜系統(Car AlarmSystem)的生產及其銷售服務,其中Car Alarm生意很好,同時出現另一個明顯問題,就是退貨率超過一半,雖然他仍然有盈利可賺。你要知道歐美有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動手(DIY,Do It Yourself)的。只要顧客打開包裝盒後,很容易發現零件線路其實錯綜複雜,動輒接駁安裝數十條電線。之後那位老闆便跟我說,基本上有三分一的顧客只是拆開包裝後,卻原封不動地退回貨物;當然也有部分人嘗試自行組裝但未能成功。那時候仍是學生的我向他提議不如簡單一點:減少電線數目,他很快答應了。事實上,一些傳統企業要推動改革是很困難的,不過那位老闆非常聰明,深知變革對公司很重要,待我畢業後,他便邀請我加入他公司。

所以當時我就幫他設計了一個汽車防盜系統,只需將兩條電線接駁到汽車正、負極的電箱上,另外我又將很多科技放進汽車產品裡,叫做All in one c ar(多功能用途),包括電流感應器可以偵測到電燈、動作、靜電和微波反應,還有玻璃破碎感應器(Glass Breaking Sensor),我將整個產品概念賣給他,他非常開心,便叫我進行研發。我完成整個汽車防盜系後,接著未來三年賣去歐洲、北美洲等地方,最後共賣出了過百萬套。」

我從當時設廠到十年之間,已有5000多個專門投入生產電子科技的工人。現在就反過來,工廠講求自動化(或稱工業4.0),多一些科技成份,雖然當下只剩下2000人,但比起5000人的生產效能,生意已經翻滾多幾倍了。

"我的創業,或者我的經歷告訴我一定要創新,創新才會贏。"

▲ 工總去年中舉辧iForum工業家論壇,構建平台,強化「官、產、學、研」的交流和合作,為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而努力。

新一屆工總的角色和未來動向

早在2007年,Steve 從工總獲頒「香港青年工業家獎」(Young Industrialist Awards of Hong Kong ),然後加入工總至今已有十多年,除了管理自己公司外,同時還在本地工商界機構擔任了不少公職,他自然成為業界代表,與政府之間充當諮詢和溝通橋樑。

Steve被問及公司事務和社會公務是否難以取得平衡,他感言:「當年我領取香港青年工業家獎,認為工總這個業界平台很好,從提昇科研技術與向政府反映意見層面來幫助會員。事實上,我已經出任了三屆常務副主席及副主席,但我樂在其中,不覺辛苦,因為我非常認同工總的做法,雖然現在可能用了我百分之百的時間,但我覺得很有意義。 希望我能做些事可以為業界、社會和年輕人得益。對我來說,這也是一個學習過程,學到一些我未曾擁有的東西。」

正如上述所說,起初Steve都是由低做起,先是工總會員,然後參與競選分組主席,以至於今時今日工總主席一職,「我跟工總好像一起成長,形同大家,所有工總的事務和決定都是集體領導,集思廣益而來的,對業界、社會和自己成長有很大幫助,因為工總這個業界平台,可讓你與不同層面的業界領導交談,從而激發自己專業範疇以外的思維想法,甚至有益於我們的研究團隊,所以我都鼓勵業界朋友和會員多一些參與工總工作。」Steve 說道。

工總現時的發展主要有有三大方向:第一,發展創新科技和產業多元化,香港主力經濟產業從過去至今仍以金融、旅遊為主導,相反工業創科所佔的比重少之又少,目前香港的工業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總額)只佔1%,但Steve 指這是從數據上產生出來的誤解,「由於生產性的服務業對香港GDP 佔4 %,譬如包括自己工廠、接單、研究與開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B)、市場推廣、法務財務,以及IP(Intellec tual Property)全都在香港發生和進行的,這些對香港GDP的貢獻都很大。」

至於第二點,是工總希望協助香港傳統產業及企業升級轉型,同時協助港商拓展商機。Ste ve與業界近年都發現歐美市場相對衰退一點,反而新興市場有比較多些發展的空間,嘗試一下一帶一路,如非洲及東南亞,以及灣區政策,由此若要開拓市場,香港需要加強作為一個超級聯絡人(Super Contractor)的樞紐角色,這些都是工總現時的發展方向。最後,Steve認為第三件事便是培養工業創科人才,也是工總的重點,要有工業人才,就一定要有發展藍圖。

 ▲ 工總舉辦的「2024大灣區(東莞)工商界高峰論壇及交流會」,邀請到行政長官李家超擔任主禮嘉賓並致辭,目標是團結粵港澳工商界的力量,以推進香港及大灣區創科及新型工業化的發展。「2024大灣區(東莞)工商界高峰論壇及交流會」匯聚近千名嘉賓,場面盛大。